人防规划:让城市功能更完善 | |
发布日期:2021/1/31 阅读:1536次 | |
王崟 涂勇 有人说,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地面空间日益捉襟见肘,向地下进军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得不面对的战略选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防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行者,因缺乏规划,部分人防工程建设功能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均衡,以及与城市规划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整合不够紧密。为了推动我省人防建设上层次、上台阶,由“量增”向“质变”转型,省人防办将今年作为全省“人防规划年”,并在全省人防系统深入开展“人防规划年”活动。 据了解,“人防规划年”活动的目标是:2019年设区市、赣江新区要全面启动人民防空建设规划修编(2019年至2030年)和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暨人防工程建设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人防规划制度体系。 现状:老城区与新城区人防工程差距大 南昌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地下工程当属地铁1号线、2号线,在南昌西客站,出了地铁即可搭乘高铁,市民出行已非常便利。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不仅在平时可方便群众,也可在战时发挥人防工程“机动能力”。只有地下互联互通,才能实现战时某个人防工程遭到打击时,人群迅速向其他人防工程就近疏散转移。 然而我省大部分人防工程呈点状分布,碎片化建设导致人防工程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无法满足信息化战争形态对人防工程建设的新要求。即使是兼顾了人防要求的南昌市地铁工程,也只是部分互联互通,与人防指挥工程、人防干道工程、防空地下室并未联通。 当前,全省各设区市普遍存在老城区人口密集、交通拥堵,而人防工程数量少、规模小,修建年代早、防护功能不完备;新城区人口相对少、交通便利,人防工程数量多、质量好的不合理现象。 审视存在的差距,我省要实现人防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人防规划是基础,是保障,必须做到规划先行。 改革:规划统领,让人防融入城市 人防规划是统领人防建设的龙头。2018年6月,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赣府厅发〔2017〕44号)文件精神,省住建厅、省人防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编制城市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建设综合利用规划的通知》,明确要求结合城市实际,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托,统筹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和综合利用,注重人防工程设施与城市建设融合式发展,注重地下空间平战转换,建立平时经济、环境、交通效益一体化,战时互联互通、防空设施完善的平战结合地下空间网络。省人防办与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等部门协调制定了有关人防规划的具体制度和标准,出台了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导则、地下管廊兼顾人防设计规划编制导则、人防设施配置标准等制度规则。各设区市及其县(市、区)加强同当地相关部门的协同,紧密对接规划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推动项目建设审批按规划落实人防建设要求,确保依规划审批工作落到实处。 南昌市人防办积极推动《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纳入“多规合一”的《南昌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城市人口、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教育设施、城市建设等规划一道,共同形成《南昌市国土空间规划》,达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多规合一”的要求。 我省积极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推进项目在土地出让时,就把人防规划配建标准纳入出让条件,明确应建人防面积、防护功能和等级等要求;规定实施人防项目审批时,要严格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所明确的人防建设配建标准和要求,做到“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竣工验收”。目前景德镇市已先行在全省完成人防建设规划编制,正积极报审。 行动: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高标准兼顾人防需要 近年来,省人防办十分注重推进人防工程的复合利用,致力于打造“平战结合、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空间,并把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放在重要位置,确保人防工程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得益彰,探索“地铁+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的开发模式,打造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利用的示范项目,发挥人防工程地下空间资源优势。 随着地下空间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宠儿”,为充分兼顾国防需求,《江西省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地下过街隧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应当统筹兼顾人民防空防护要求,其他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兼顾人民防空防护要求的面积不得低于地下总建筑面积的40%。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地下空间,平时由建设单位或者使用者进行管理,战时应当提供有关部门和单位使用。” 省人防办此次将人防规划融入城市规划的“两规合编”试点任务是“多规合一”,一张总图一盘棋。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区和旧城改造片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同步规划和落实人防配建标准和要求。在编制人防专项规划过程中坚持统筹协调。规划、住建、审批等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协同配合,高效推动规划编制工作,做到人防规划既满足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充分考虑抵御战争等各种灾害的能力,实现多重效益。这成为我省“地下长城”得以持续巩固发展的重要秘诀。 展望: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提升城市竞争力 “地下空间是城市建设的新型国土资源,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空间”。在亚洲地区,若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开发,日本是最早的。日本的地下空间开发吸取了欧美的经验,特别是欧洲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的需求进行创新。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应以满足城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体系健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与地上功能有机联系、开发集约高效、功能完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的城市地下空间体系;重点推进静态交通、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环保等公共性地下空间设施的规划建设,基本建成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相匹配的地下城体系;并以试点工程及项目作为示范,积累经验,为地下空间更大规模开发奠定基础;促进我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人民防空建设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安全、城市综合防护、城市防灾抗毁能力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城市功能。 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演变,地下空间被列为新城规划的重点之一。赣江新区为全力推进人防规划融入城市规划,在经开规划分局组织编制《赣江新区儒乐湖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已完成的基础上落实两规合编,在核心区内中心商务组团(56.7万平方米)开展详细设计,将人防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整合,现已编制完成《赣江新区儒乐湖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暨人防建设综合利用规划》并经专家评审。金水大道已施工,地下环路详细方案已编制完成,主要地块均已开工建设,在建地下室面积约21.5万平方米。提出“映像儒乐湖”的空间开发策略,地下步行通道、地下车行环路、地下停车场均兼顾人防要求。规划以轨道为核心的放射状地下交通系统,建设打造立体、花园城市,再造“地下儒乐湖”,创造互联互通、上下协调、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地下空间,从而达到节约土地资源、扩展空间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